“探碳索引”|国际公约 & 各国气候政策
2023-08-04 02:34:40

前言

当世界各国领导人每年相聚,为应对气候变化寻找全球解决方案,为减缓温度上升许诺国家减排目标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一次全方位、全地域、涵盖各个群体的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意识转变并开展共同行动。因此,福建绿家园推出"探碳索引"栏目,计划推出系列文章,为读者整合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丰富资讯,并针对概念介绍、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最新技术、公众行动案例等信息分类整理,旨在为有志于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议题的环境守护者、关注“双碳”议题的环境公益组织、希望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行业从业者、开展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学者等提供参考信息,促进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促进共同行动,促成我国“双碳”目标,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努力。

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之前我们更新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出台的政策

那除了中国,还有其他国家在行动吗?

全球又是否达成了一种共识

愿举多国之力

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2017 from World Economic Forum


为了快速了解这个领域

今日简易探索指南将关注

【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各国气候政策】

欢迎 随心 按需 取用

❤️

Q1:什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权威推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网站收录了详细的国际公约条款文件(包含各国语言方便阅读)、条款重点解读、条款执行的最新成果、每年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举办信息等等。可通过进入首页,或跟随导航栏指引找到相关信息,例如巴黎协定,京都议定书等,是深入了解国际公约及其进展的有效信息网站(推荐搭配网页翻译使用)。





获取地址:https://unfccc.int


小编话外:在一般情况下,国际法、联合国气候机制UN climate regime只能保证,如果有国家采取行动,其他国家也会有采取行动的压力,但缺乏强有力的工具来保证国家之间的执行,而气候变化的独特性让其能发挥的功能更加有限。加上气候问题几乎涉及到国内政策的各方面,许多国家的优先事项不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有其他更紧急的议题需要置于气候变化之上,例如消除贫困、安全和健康、能源获取、负担得起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等。所以我们可以窥见,在196个缔约方(在巴黎协定上签署“同意”的国家数)之间要达成共识是多么艰难。巴黎协定的一字一句都是无数次由196个缔约方反复斟酌,或者说是据理力争的结果,带着这样的背景再去阅读巴黎协定,相信你会收获的更多。

Q2: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背景,COP大会的背景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警告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专门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等。1991年,联合国就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了多边国际谈判。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70多个国际组织和团体的代表、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是由联合国主办,全球参与国家最多、最具共识、目标最一致的国际联盟会议。自1994年设立至今,共有包括欧盟在内的198个国家成为UNFCCC的缔约方。1995年开始,联合国每年召集缔约方来讨论如何共同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所举办的会议称为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即我们现在所熟悉的COP。


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于11月6日-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此次大会的重点是促进缔约方就一系列关键问题落实共同行动(主题: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包括为损失损害融资、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复原力、适应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兑现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资金的承诺等。

Q3:京都议定书是怎么来的?

在IPCC工作组的推动下,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号召各个国家自愿地减排温室气体。但《公约》生效后,尤其是对现在“温室气体”增加负主要责任的工业国家,几乎均未采取措施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公约》第十七条规定,缔约方会议可以在任何一次会议上通过《公约》议定书【议定书:是指缔约国对于条约的解释、补充、修改或延长有效期以及关于某些技术性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

为了增强对缔约国家的约束,在1997年12月11日于日本京都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三次会议(COP3)上,各缔约国经过12天艰难的谈判,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全文链接:kpchinese.pdf (unfccc.int)


《京都议定书》是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后持续发展的结果,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针对发达国家首次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这在缓解全球变暖的过程中是一个突破,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说《公约》是首次解决了工业经济中的人类活动是否会影响地球气候的问题,如果是,各国将如何努力控制和减少排放,《京都议定书》则是明确了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减排方向,即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6%至8%。发展中国家不必实现减排目标,但有些国家必须努力控制排放。同时,除非55个国家签署该议定书(主要为发达国家),包括足以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55%的工业国家,否则该议定书将不会生效。

Q4:巴黎协定的背景、运作机制?01

《巴黎协定》简要介绍

2015 年 12 月 12 日,为应对气候变化,197 个国家于在巴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COP21)上通过了《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迄今为止,已有 195 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192 个缔约方批准了《巴黎协定》。

2018 年,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四届会议上,代表们通过了全面的规则手册,完善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

2021 年 11 月 13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各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02

《巴黎协定》主要内容

《巴黎协定》共 29 条,当中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该协定主要规定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摄氏度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复原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

03

《巴黎协定》意义

3.1 延续性

《巴黎协定》是继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 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3.2 公平性

《巴黎协定》获得了所有缔约方的一致认可,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框架下各方的诉求,是一个非常平衡的协定。协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根据各自的国情和能力自主行动,采取非侵入、非对抗模式的平价机制,是一份让所有缔约国达成共识且都能参与的协议,有助于国际间(双边、多边机制)的合作和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意识的培养。

欧美等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并开展绝对量化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提高减排目标,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者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编制和通报反映它们特殊情况的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的战略、计划和行动。

3.3 长期性

《巴黎协定》制定了“只进不退”的棘齿锁定(Ratchet)机制。各国提出的行动目标建立在不断进步的基础 上,建立从 2023 年开始每 5 年对各国行动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的约束机制。《巴黎协定》将在 2018 年建立一个对话机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盘点减排进展与长期目标的差距。

3.4 可行性

《巴黎协定》协定要求建立针对国家自定贡献(NDC)机制、资金机制、可持续性机制(市场机制)等的完整、透明的运作和公开透明机制以促进其执行。所有国家(包括欧美、中印)都将遵循“衡量、报告和核实”的 同一体系,但会根据发展中国家的能力提供灵活性。

全文链接: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chinese_paris_agreement.pdf

Q5:什么是国家自主贡献(NDC)?

宝藏推荐:气候观察(Climate Watch)。巴黎协定的运作机制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也就是国家自主贡献(巴黎协定的各国执行周期以5年为一轮,在第一轮的目标中,各国需要提交其气候行动计划,即在2020年之前,为了遏制全球变暖在2摄氏度以下的共识目标,各个国家许诺做出的自我贡献)。该网站收录了各个国家官方发布的NDC,包括全文、概要简介和历史版本(当国家的行动和目标更新后,国家的NDC也会相应更新),对于初步了解世界各国采取的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总体行动和出台的政策非常有用。网站还收录了从1990年-2019年各国公开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有着优秀的可视化图表,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数制作自己所需的图表内容。(推荐搭配网页翻译使用)


国家整体分析页面👇



NDC专项分析页面👇



获取地址: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


小编笔记:网站操作上较为便捷,可在首页直接输入所需查询的国家,比如“China(中国)”,获得相关信息。搭配快速的食用方式,是点击感兴趣的“国家”之后,查看NDC全文,并在全页面的关键词定位“政策(policy)”,快速了解该国出台的应对气候变糊的【政策数量】、【政策名称】等,再进一步根据网页提供的框架,检索具体的政策名称和详细内容。

Q6:各国气候政策执行的如何?

宝藏推荐气候变化行动追踪(Climate Action Tracker)。该网站收录了各个国家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的履行情况。有着较好的可视化设计,可以直观地看到根据1.5-2摄氏度的减缓目标,各国的行动完成情况,并做出了相关评级。操作上,可以跟随导航栏选择“国家”(例如:挪威)-查看“政策与行动”,其中不仅有及时更新收录的政策概要,也按照能源、交通、建筑、林业等行业细分了政策颁布的信息。是较好地进一步了解各个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出台情况的参考平台。(推荐搭配网页翻译使用)







获取地址: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

尾声

各国的利益、优先事项、能力和远景,国家之间的财富、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和生态脆弱性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要求各国都采取相同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是艰难的,这也是在巴黎协定达成之前,国家之间协商了多年,但难以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巴黎协定的重大突破意义,在于它不仅让全球达成了具体减排目标的共识,采取了一些关键的基本原则,比如重视公平、采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等,为更多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节奏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可能,也在于它在“豪言”之外,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比如国家需要提出自主贡献,并且需要对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做出公示。巴黎协定是国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中,达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巴黎协定的达成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际共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

各国之间如何分享减排?以及在什么基础上分享减排?目前除通过政治谈判或国家决策外,联合国气候机制的缔约方尚未对指标和分配方案达成一致。

如何在系统中创造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气候变化的需求?根据研究估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在缓解和适应方面的综合需求将达到3000亿美元,目前的所需资源是远远超过可用资金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负担很可能落在发展中国家身上,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减缓经济增长、延长现有的贫困陷阱并制造新的贫困陷阱、侵蚀粮食安全。

我们对后代的职责是什么?气候变化的大部分负担将有后代承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后代,因为他们的适应资源可能非常有限,现在的人们应该对未来的人们负有责任吗?责任是什么?会如何影响气候政策?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此迅速,它同时也带来了太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答。往远处看,我们期待国家间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能达成更多共识,往近处看,我们期待在看文章的你也能和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气候变化,与我都有关,行动吧,今天就行动起来。